2014年11月 廈門晚報
在廈門救助管理站,佳慧見到父母的那一刻,淚水奪眶而出。從去年4月17日離家出走至今,500多個日日夜夜,佳慧的父母在煎熬中度過。重逢的一刻,母親抱著女兒泣不成聲,父親聲音顫抖:“一切就像夢一樣。”
為了不讓父母找到她,這個年僅14歲的女孩“隱姓埋名”,改名“程政慧”。在離家出走這一年半的時間裡,她到底經歷了什麼?久別重逢的一家人向記者講述了他們的故事。詳情
2013年3月 海峽通訊
流浪兒童問題近期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原本應在父母懷中撒嬌的“寶貝”卻在街頭乞討、在牆角受凍,一些孩子甚至以非法手段生存,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資料顯示,我國民政部門每年救助流浪兒童約10萬人。而實際上,這一群體的數量遠遠不止這些。面對龐大的救助需求,如何突破政府包攬的舊有救助模式,激發、釋放民間「協同」之力量,是當前社會管理的新課題。福建省泉州市首先破題,市救助站與香港NGO(非政府組織合作,探索走出了一條流浪兒童救助的新路子。遇上生命「泉源」一切還要從六年前說起。
2007年,民政部聯合香港理工大學舉辦民政幹部培訓班,當時邀請了一些香港知名NGO負責人前來講課,其中就有「香港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總幹事黃賴淑芬女士。「香港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是有著25年歷史的NGO組織,在香港家喻戶曉。同時,此次培訓中被安排到該協會學習的學員中也有泉州市救助站兒保科科長。培訓結束時,雙方都表達了合作的意願。2009年初,在泉州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泉源少兒培育之家」誕生了。泉州市救助站和「泉源」緊密合作,凡是經市救助站救助,但短期內找不到父母無法送返回家的流浪兒,都由「泉源」接收並提供長期救助服務...詳情
2012年9月29日 泉州晚報
綻放在慈善機構
他叫陳國峰,是泉州市泉源少兒培育之家收留的一名流浪兒;他叫張江鑫,是洛江羅溪派出所民警。他們之間,並沒有明顯交集。一個月前,陳國峰和夥伴在溪邊玩耍時被湍急的溪水卷走,危及時刻,張江鑫奮勇救起落水者。昨日,泉州“最美警察”評選活動中的28名候選人和市民政局工作人員來到泉源少兒培育之家,與流浪兒一起舉行警民聯歡晚會...詳情
2012年5月31日 泉州網
明天就是“六一”兒童節,是所有孩子的節日。不過,由於多種原因,還有一些孩子流落街頭。社會各界一直很關注流浪兒童。
在洛江羅溪的鄉下,福建省第一所專門服務流浪兒童的社會福利機構——泉源少兒培育之家(以下簡稱泉源之家),數年來默默耕耘,讓一些流浪兒童停下流浪的腳步,得到家舍的照顧並健康成長。
日前,記者探訪了泉源之家,目擊了“三毛”們嶄新的生活...詳情
2012年5月31日 福州新聞網
福州新聞網訊 30日上午,福州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員提前給站裡的流浪兒童過了一個別樣的兒童節。
30日上午9時許,記者在市救助站看到,孩子們早早就開始了他們的慶祝活動。老鷹抓小雞,自行車、滑板車繞圈比賽……孩子們的笑聲此起彼伏...詳情
2012年2月7日 福州新聞網
一次牙科檢查都要3個志願者用各種遊戲互動方式才能順利檢查
教室牆上的一張作息時間表,詳細列出了孩子們每天要做的多項訓練,包括早餐餐桌禮儀訓練、感覺統合發展訓練和遊戲閱讀等。“這裡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殘疾,有的患有自閉症,有的輕度智障,系統訓練有助於培養他們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身體協調能力。”正在教有些智障的德旺穿鞋帶的林阿姨告訴記者,保護中心還會根據孩子們的具體情況制訂評估表...詳情
2009年11月07日 海峽都市報
泉州市首家借助民間慈善力量興辦的流浪兒童救助機構——福建省泉源之家有了正式的名分。昨日,記者從泉州市民政局獲悉,該機構正式取得了《社會福利機構設備批准書》,這將是泉州市首所以民間組織形式開設、針對流浪兒童的非營利性慈善機構。
泉源之家坐落於泉州市洛江羅溪,由一所荒廢的小學改建而成,由香港一家民間慈善團體投建,旨在將救助的經驗和研究成果作為資料,改進國內流浪兒童服務,為流浪兒童提供周全的關懷,幫助他們脫離流浪生活,正常地回到社會...詳情
2009年3月27日 東南在線
龍眼樹上拴著的簡易秋千前後搖擺,一旁的竹風鈴隨風搖曳,樹蔭下的蹺蹺板還在微微晃動。教室里,還沒做完作業的流浪兒童小梅,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外頭︰“林老師帶同伴們去巡山了。巡山可好玩了,還能摘草莓呢!”
這會兒,是昨日下午3時許。小梅呆著的院落,曾是一所廢棄小學,現在則成了泉州市救助站“三毛之家”,專門收容安置被送到救助站的流浪兒童...詳情